去年,谷歌消耗了大约一个半西湖的水量,引发了广泛关注。然而,罪魁祸首是数据中心的散热需
求。
为了理解为何数据中心如此耗水,让我们深入探讨一下互联网巨头是如何处理服务器散热的。
有没有方法可以将杭州西湖的水资源用尽?
杭州西湖,位于三面环山的风景秀丽之地,占地面积约6.39平方千米,南北长约3.2千米,东西宽约
2.8千米,水体容量约为1429万立方米。
这个水量足够填满3810个奥林匹克游泳池,或者装满250亿瓶农夫山泉。如果每天喝4瓶水,这足够
供应214041人从出生一直喝到80岁。
尽管西湖的水量令人惊叹,但仍无法满足谷歌仅7个月内的水需求。
不久前,谷歌发布了2023年的环境报告,其中一项令人震惊的数据引起了广泛关注。
去年,谷歌消耗了56亿加仑的水,相当于2545万立方米,足以装满一个半西湖。
当然,这不是用于制作“谷歌冰泉”或“微软山泉”的奢侈品。
进一步调查发现,这些水主要用于数据中心的散热。
谷歌并非唯一一家如此耗水的公司,包括微软、亚马逊等科技巨头在内,也都是水资源的大消耗者。
数据中心的散热确实耗水巨大。在不久前,数据中心通常使用电力来进行冷却,需要大量电力驱动空
调系统。
然而,数据中心产生的热量巨大,为了确保设备在适宜的温度下正常运行,空调和电风扇必须大量运
转,因此电力成本极高。
据统计,数据中心的运营成本中,有60%用于电费支出,其中四分之一用于散热。
因此,为了降低散热成本,采取节约水资源的方法似乎成为最佳选择。
一些公司选择将数据中心建在气候凉爽的地区,如贵州,这样可以减少散热需求。
此外,贵州地区土地价格便宜,空气清新,水电资源丰富,政府还提供了相关的税收和政策优惠。
然而,在一些干旱地区建设数据中心会带来水资源的争夺。例如,美国亚利桑那州的一些数据中心与当
地政府签订协议,要求确保每天提供足够的水资源用于散热,这已经对当地的生态系统和居民的用水造
成了不小的影响。
尽管数据中心业界正在努力优化散热设备,但AI等新技术的崛起使数据中心的耗水量不断增加。
由于AI竞争的激烈性,数据中心的作用将继续扩大,因此改善散热方法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将成为一个
迫切的问题。
在AI逐渐替代人类工作之前,我们必须重视水资源问题,以确保我们的未来生活不受影响。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百度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发表评论